首页>学院新闻

学院师生畅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学习心得

• 2022-07-24

​​​【编者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世界的最新贡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著作。近日,学院师生掀起了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战略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深刻的时代洞察,不仅要认真学习,更要把学习成果贯穿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实践。

 

刘晓根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等世界之问摆在了世人面前。第四卷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作出了科学回答。一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完善全球治理,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三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建设更紧密的“一带一路”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李德满表示,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了系列重要论断。他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第一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第二点,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第三点,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四点,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新的思想理论,突破近代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霸权,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找寻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借鉴,为人类社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舒前毅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更加鲜明地展示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话语,深刻地阐明了新发展阶段的中国治理之路、中国之理,读来备受鼓舞,随处都让人体味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不可逆转”,必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是倡导积极发挥历史主动性,主动化解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要有时代担当精神,主动作为,主动攻坚克难。二是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不同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特殊道路,前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后者的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三是提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第一个答案是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第二个答案是自我革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超越。这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而言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黄三生谈到,“坚持敢于斗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坚持敢于斗争”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勇斗争),也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历史经验)。可以说,“坚持敢于斗争”是融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方法论基础,对应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实践中遭遇的风险、挑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坚持敢于斗争”与“四卷”中其他20个方面的内容关系可以理解为“矢”与“的”,即方法与问题的关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敢于斗争”的相关论述,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斗争的必要性”(必须坚持斗争精神)、“斗争的类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斗争”(增强斗争意志和本领),等等。

陈仕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并且明确要求加快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师”等四类优秀科技人才,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程艳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新时代“中国之理”的最新教科书。该书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理论创新的基本要求。坚持中国道路,科学回答中国之问。重回世界强国行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夙愿。中国之问的本质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胸怀天下,科学回答世界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世界之问”,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当前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回答人民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新时代人民之问的本质就是解决人民生活“好不好”问题。坚持理论创新,科学回答时代之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理论是解决问题的武器。时代之问的本质是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的阶段性特征,明确当下怎么干。

熊小欣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充满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厚重情感。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还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述,或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真情宣言,一字一句都镌刻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闪耀着让民生活幸福的人民情怀。我们党员干部应该站稳人民立场、秉持时刻放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回应群众诉求,扎实走好群众路线。作为思政课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是我们的主战场,我们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诉求,回应学生的困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践行习四卷中的人民情怀。

庄秋菊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为什么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深刻理解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什么能够成功提供了“思想之钥”。第三个专题集中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人民至上”的深邃思考。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铸就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赢得了民心。“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永恒课题。新时代,人民自始至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大的牵挂。他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需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既要真心为了群众,也要全心依靠群众。

康立芳认为,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深刻理解和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升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能力,提升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水平。

夏方胜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第三个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非常鲜明地展现了党对“人民”话语体系的转变。百年来,党的“人民”话语表达历程:从“为人民服务”到“人民标准”,再到“以人为本”,再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再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话语展现了党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人民”话语体系的历史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理论论述的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林圣蒙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承前启后的特征最为显著内容聚焦于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力图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自信地构建和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虽源自于国外,是舶来品,但是其在中国的大地上实现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经验的核心,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田凯华表示,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我有以下两点学习体会。一方面,通过全书来看,第四卷生动记录了中共中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叠加的复杂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进行的伟大实践。例如书中特别增加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专题、它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值得认真学习。另一方面,我还关注了一个比较小的点——“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第一篇。组织路线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四卷收录了《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文,这篇文章对各级党组织在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清晰定位,同时对健全组织体系与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中央权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这是自2018年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概念以来,党中央对组织体系相关问题的一次深入论述,也是进行相关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

夏贤明指出,在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并系统阐述了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深刻回答了什么是自我革命、为什么要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遵循。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创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对百年党史的高度总结。此外,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第三卷和第四卷中专题文章篇数的比较,我们还发现,同为最多篇数的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这也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崇高追求和坚实探索,这也使我们党不会因国际风云变幻而动摇自己的决心和意志,不会因严峻的风险挑战而放弃自身的历史担当,才能在勇于自我革命中赢得历史主动。

硕士研究生张志舟阮强罗燕虹卢美稻沈鑫等同学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我们要精读原著,争做星火传承的“后浪”与砥砺前行的“弄潮儿”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应该深入精神内涵和核心要义,坚持学以明理,学以悟道,学以致用,奋发有为,勇毅前行,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作为新时代追梦人,勤学苦读,慎思明辨,笃信笃行,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编辑/夏贤明  审核/李德满)

0